就跟著時間倒轉回去,一部載滿記憶的腳踏車,曾穿梭在眷村的這狹小巷弄裡
戶與戶的串門聲,近距離的喊叫聲
這天我們路過左營的眷村文化館
看見這錨,老爺說著這是我們的海軍,和爸爸一樣的
走進這裡你肯定是最有感觸的,是啊~因為你是眷村長大的小孩,我說著
小時候拔拔經年累月的不在家,廚房便成了麻麻相依為命的地方,在這裡養大她的小孩
上學前蒸籠裡的包子饅頭
眷村媽媽早已練就成能燒得一手好菜
下課後未進家門前,幾乎同一時間的在巷口外傳來家家戶戶陣陣的飯菜香
牆上的月曆還停留在我未出生時的年代歲月
早年的鍋碗瓢盆,除了有時候會不小心摔破的飯碗外,其餘的都只是些耐用的
用來煮飯燒熱水的火灶
媽媽用來梳裝打扮的化妝台兼五斗櫃,早期的小鏡子後面都有著大明星們的照片
當年跑到隔壁小明家借看的黑白電視機,還有附贈著不同年代的大同寶寶
只是令我不解的是,那年就有ET外星人的phone home嗎?
哈~一定是後來的孫子們的玩具啦!
老爸們的黑膠唱盤,這是一定要的輕鬆,在軍中嚴肅,回到了家
難免的需要藉由美妙的樂曲來陶冶一番,哪怕聽的是齣京戲或...還是軍歌
但我所了解的他們~都很熱衷於當年的一些抒情英文歌曲
縫紉機上的拉機歐(收音機),看這塊花布,這花~有點俗又可耐的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為了不讓過於冷清的家裡,眷村裡的婆婆媽媽們
常在孩子們放學做晚飯前
最好打發時間的消遣活動之一就非打牌莫屬了,也好拉近與鄰居們之間距離
話家常,但千萬別為了輸這一點的小錢而傷了和氣呢,媽媽們之間也有小圈圈的
書桌前
客廳裡總有組像這樣的沙發
有著老奶奶與老爺爺坐在這兒搖阿搖的睡在上頭的溫馨畫面浮現
鼻樑上或胸前還擺放著一副老花眼鏡呢
舊式的搖桿電話,雖然沒見過
每逢過節日家家戶戶必懸掛的青天白日滿地紅~中華民國的旗幟
哇~民國七十三年的日曆,那年我在幹嘛咧,想一下,七十七年認識我家先生
<日曆一天一張的撕,日子一天一天的過>
可以說是眷村爸們收集各類書籍的木頭櫃
不用我說,這是他們爸爸的軍服與軍帽,小時候有偷穿過的鞋子與好大的外套
我相信穿起這身代表的是國家,也代表著個人的生命絕對是獻給國家的榮譽
有許多證件,其中的一張就是可以讓家眷進到軍公教福利社裡購買平常家用的一些日常用品
一些過去的,面臨拆遷的問題,好多舊有的眷村變得更少見了,現在住進去的是大樓裡的國宅
因為一層層,一樓樓的,讓以前會串門子的風氣,顯得更深鎖,因為鐵門的加蓋多了份陌生感
現在對眷村的熟悉感剩下的只是靠著張張的照片來找尋回憶
與喇叭擴音器的迴響,深深地將曾經在那裡住過的朋友們再次喚起
1010722